楚水烽烟 砥柱中原——鄂籍文物首联展再现抗战光辉历程
荆楚大地,骄阳似火。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都府堤,一场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物局)、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NG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指导,武汉革命博物馆主办的原创展览“砥柱中原——湖北抗战文物主题联展”于8月26日开展。
该展览系湖北首个抗战文物主题联展,已入选2025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项目。
序厅
区域协同 价值共创:聚力抗战文物资源保护利用
武汉革命博物馆位于武昌红巷13号,下辖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毛泽东同志旧居纪念馆、中共五大会址暨陈潭秋烈士纪念馆、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展、武昌起义门旧址管理所,是知名的红色旅游集聚区。
近年来,武汉革命博物馆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紧密围绕年度热点与时代热点,策划了一系列精品原创展览,社会反响较好。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如何围绕这个重大主题,打造一个与同市抗战类纪念馆陈列展览有差异化,且体现湖北地域特色的展览,是武汉革命博物馆策展团队思考的核心问题。经过认真梳理馆藏2.8万件(套)革命文物资源,策展团队发现本馆抗战文物资源丰富,因此考虑举办文物展览,采用以物证史的形式,讲好抗战故事。
作为红色资源大省,湖北抗战文物资源种类多、范围广,且有代表性,是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用好抗战文物资源,讲好湖北抗战故事,是弘扬抗战精神、凝聚奋进力量的重要途径。
为确保展品的代表性和展览的故事性,展览构建起“革博主导、多方联动”的文物征集方式,走访了包括黄冈市博物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洪湖市博物馆(洪湖市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洪湖市文物保护中心)、随州市曾都区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革命旧址纪念馆、大悟县革命博物馆、大悟县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浠水县博物馆等十余家博物馆、纪念馆,翻找查阅当地史料,找寻珍贵照片,以物证史,让文物说话,切实做到见人见物见精神。
该展览成为湖北省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成立后的首个活动,对整合湖北全省抗战文物资源,充分发挥湖北抗战文物的价值,推动全省纪念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周恩来在敌占区从事隐蔽战线斗争时用过的皮夹
三个维度 五个部分:聚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湖北抗战
本次展览以历史脉络、主题模块、抗战文物相结合的方式,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呈现核心主题“砥柱中原”,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湖北抗战。
在宏观层面,展览呈现湖北抗战的历史进程,展现了从局部抗战到战略防御,再到战略相持和反攻、胜利的过程。在中观层面,呈现湖北抗战的历史地位和贡献。在微观层面则运用大量图片、史料、文献档案与抗战文物,讲述湖北抗战故事。
展览具体划分为序篇“民族危急救亡兴起”与“全面抗战团结御侮”“全民动员保卫荆楚”“敌后抗战鄂豫烽火”“铁军浴血五师抗战”“战略反攻夺取胜利”五个部分,清晰呈现湖北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凸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湖北是中原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
展览特别设置序篇部分,引导社会公众了解14年抗战史的由来。序篇重点展示了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抗日主张,高举武装抗日的旗帜,吹响挽救民族危亡的号角,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史实。
第一部分“全面抗战 团结御侮”,展示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并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国共两党统一战线,与全国人民一道,共赴国难,投入伟大的抗日战争。湖北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场。
第二部分“全民动员 保卫荆楚”,展示战略防御阶段,在中共中央和长江局领导下,中共湖北省委积极恢复重建各级党组织,协助组编新四军,建立抗日战略支点,培训干部,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广泛争取国际援助,同时对湖北地区的正面战场给予大力支持。
第三部分“敌后抗战 鄂豫烽火”,展示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后,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成立,李先念奉命南下,执行开辟武汉外围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使命。相继组建和改编新四军挺进团、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和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高举抗日大旗,积极打击敌伪,发展壮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力量,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外围敌后抗战中的领导地位。
第四部分“铁军浴血 五师抗战”,展示在中共中央军委、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的领导下,新四军第五师粉碎了日伪频繁的“扫荡”“清乡”和“蚕食”,顽强地坚持了中原地区的敌后抗战,开创了部队、根据地齐发展的局面,成为中原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
第五部分“战略反攻 夺取胜利”,展示根据中共中央的指导方针,新四军第五师与八路军南下支队会师建立湘鄂赣边抗日民主根据地,为湖北抗战最后胜利奠定坚实基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湖北人民,为抗战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
董必武的公文包
深挖细节 以物证史:凸显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本次展览展厅面积400平方米,精选历史照片与文献档案近300张、珍贵文物80余件(套),通过以物证史,深挖历史细节,全面展示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湖北抗战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到湖北,荆楚大地发出了抗日的呐喊,在武汉等地掀起大规模的抗日爱国运动。在湖北地区诞生并以其为主要战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于1934年11月奉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之命,在北上创建鄂豫陕根据地途中,率先打出抗日旗帜。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的大旗,为促进国共两党团结抗日,与国民党进行了艰苦谈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南京沦陷后,武汉遂成为全国抗战中心,抗日战争进入以保卫大武汉为中心的武汉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统筹抗战全局的同时,对武汉外围的抗战也极为重视,先后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长江沿岸委员会、中共中央长江局、中共代表团,负责对长江流域及中国南部抗战的领导。
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和领导下,以武汉为中心的湖北群众救亡运动风起云涌,群众动员参与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史无前例,把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推向顶点。
据统计,1938年8月,仅武汉三镇的救亡团体包括全国性的组织在内实际为260余个。各类救亡团体通过宣传周、纪念日、祝捷会、追悼会、募捐慰劳等活动,组织宣传队、歌咏队、放映队、剧团、讲演室,从城市到农村广泛发动群众,将宣传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誓雪国耻”木匾
随着湖北沦为敌后和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全面、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被提到更加重要的战略高度,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湖北抗战的主战场。在党的领导下,湖北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创建了新四军中人枪最多、地域面积最大的新四军第五师和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中原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
为更加鲜活地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原敌后抗战的历史,展览精选了包括纸制品、金属、纺织品等材质的文物,增加展览的可看性。
此外,还特别注重将各部分的内容置于国际视野中,向世界展现一个生机勃勃的红色中国。例如,第二部分展示了各国无产阶级和各阶层人士,以舆论宣传、集会示威、捐献、抵制日货、派遣支援人员等行动,开展援华运动;第三部分展示了国际友人史沫特莱在豫鄂边区采访的情况;第五部分展示了美军第十四航空队情报组进驻大悟山,与新四军第五师的敌工、城工、情报等部门展开合作的内容。
《大家唱》第一集
这些细节从不同角度实证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湖北抗战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多元形式 沉浸体验:增强湖北抗战故事感染力
本次展览综合运用多种展陈方式,通过实景搭建、多媒体与声光电手段的运用,注重营造整体氛围,深度还原了标志性的历史场景,参观者能够在沉浸式展陈中铭记历史,激发共鸣。
展览序篇利用人物剪影的形式将“抗战之声”立体化呈现,象征中国共产党抗日的号声吹遍全世界。
展览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全面系统地提出和实施持久战战略总方针,首次将抗日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成为夺取抗战胜利正确方向的引领者。如中共最早的《对日战争宣言》、毛泽东《论持久战》等。
展览第二部分,通过“以抗日救亡团体为骨干,救亡书刊为导向,救亡活动为内容”三位一体的抗日救亡运动,展示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保卫大武汉”成为时代最强音。
保卫大武汉场景
从1938年7月开始的献金运动狂潮,将以武汉为中心的湖北抗日救亡运动高潮推向巅峰,推动湖北全省抗日救亡群众运动的迅猛发展。武汉在全国率先开展“七七献金运动”,50余万民众仅用5天献金100万元。
展览通过场景化搭建与视频相结合的形式,再现当年侏儒山战役的战斗场景。胡家台战斗,是侏儒山战役中的关键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战斗。为使观众身临其境感受战场,展览选择以小切口来展现大战役。通过火烧胡家台祠堂的艺术呈现,再现了百姓毁家纾难与新四军同仇敌忾的经典瞬间,使观众观展情绪达到高潮。
侏儒山战役之胡家台战斗场景
双线联动 同频共振:传承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为充分发挥革命纪念馆的教育功能,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深入了解湖北抗战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激发社会各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武汉革命博物馆通过线上与线下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搭建与公众互动交流的平台,传承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红巷里的诗词党课”以丰富的红色资源为内核,采取“诗史互证”的教学法,结合舞台剧、诗朗诵、微宣讲等形式,由纪念馆讲解员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抗战故事、教唱抗战歌曲、组织抗战知识问答等,构建具有亲和力的沉浸式教学场景,推动形成基层“共享共建”的特色思政课程。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举办“红巷里的诗词党课”
“红巷苗苗故事汇”以红巷苗苗为主体,选择抗战文物,深挖其背后的故事,生动讲述中华民族抗战史、湖北抗战史,追寻武汉抗战足迹,重温革命历史,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在创新求变中,不断翻新“讲党史”的形式,持续深化“我在红巷讲党史”红色IP建设,传承红巷文化,赓续红色血脉。
“红巷讲坛”邀请党史、抗战历史研究专家学者,举办系列专题讲座,围绕抗战历史的重大事件、战略意义、精神内涵等内容进行深入解读,每场讲座面向不同群体开放。
除此之外,武汉革命博物馆通过本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活动预告、精彩内容、活动进展等信息,与央视频、学习强国、新华网、光明网、湖北广播电视台、长江云新闻APP、极目新闻、湖北之声及湖北日报等合作,进行活动报道和宣传推广。
未来,武汉革命博物馆将通过打造文物联展“云看展”、开展文物融媒体活动、创作围绕文物的新媒体作品,吸引社会广泛关注。同时,将借助AI手段为观众全方位立体式展示抗战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实现抗战文物资源共享,传承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武汉革命博物馆/供稿)
附件: